2005年9月,带着父母的期望,我来到了安庆师范学院,正式成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约束、释放了高中压抑的神经、融入了丰富的社团活动,进入大学后成绩一落千丈。但自己的良心、父母的关心和辅导员的谈心共同激励着我:我要对得起他们!随后的三年内,我便下定决心读硕士研究生,我慢慢的进入了学习状态,连续拿到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预备党员等荣誉。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对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感兴趣,因此将国内测绘遥感领域排名最好的大学,也是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作为下一个奋斗目标!备考的时间漫长而又短暂,有过挣扎,有过徘徊,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5月份我收到了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是成功的喜悦,是汗水的丰收、是父母与老师的期望。在资环院考研经验交流会上,有学弟学妹们问我“考研难不难”,我回答“考研并不难,但比较累”。每每回忆那段时光,脑海里总是充满着刘燕杰老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就是胜利”、“剩”者为王等谆谆教诲。我们班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与老师的教导下45人参加考研,考取43人,其中多人进入985高校。
来到武汉大学后,发现美丽的樱花、复古的建筑, 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进入沈焕锋导师研究小组后,我以一个普通二本的员工来提醒自己“我的基础比别人差,又是跨专业,一定要恶补基础”,因此每天花很多时间来看专业书。由于是沈老师的首批硕士生,他告诉我们“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习不一样,要转变本科泛泛学习进入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就是查“文献”。在沈老师给定研究方向后,我便经常关注该方向的最新期刊论文,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向沈老师汇报、讨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跨专业读研还是很吃力,再加上同期进来的同门已经有1篇SCI论文接收。于是“我是否适合读研?”,我经常躺在床上问自己,状态也大不如从前,细心的导师发现了我情绪上波动,找我聊天,激励我,经常到实验室询问我进展,同时自己做PPT给小组师生讲述最近的进展等等,这些举措又重新把我拉回正轨,并逐渐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进入二年级后,面临着毕业,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这是人生的又一次抉择。对于一个农村出来的寒门子弟来说“硕士毕业工作能立马缓解家庭压力,这是来自亲戚和同学的声音”,另外一种来自导师的声音“读博吧,这个方向很新,你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小组刚成立也需要博士带着硕士;现在学校补助还好,不用担心经济问题,而且发论文还可以拿奖学金”。我把这两种声音电话告诉父母,他们电话那头传来“你想读就读,不用担心家里,我们还可以出去打工几年”。挂断父母电话后,我又给此时在杭州读研的女朋友打了个电话,得到的答复也是支持。就这样,我又读了博士,在硕士毕业前,也向国际SCI检索期刊投搞一篇论文。
博士比硕士更有压力,主要因为:1)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欠佳,倍感责任越来越重,2)博士毕业有论文要求。博士的学习虽说辛苦,但值得回忆的地方也很多。12年春节前获悉“2012年5月份将要在成都举行第一届国际陆面遥感会议,沈老师希望我投稿参会。由于是国际会议,我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着终于可以参加国际会议,但又担心自己的成果能否做出来、自己的英语能否过关。后来沈老师回忆起那段时间总说“那段时间你的干劲很足,3个月就完成了大部分实验”。人生的第一次航线便是武汉开往成都,会议当天遇到不少遥感领域大牛,很多人就是我平时阅读文章的作者,但苦于英文表达能力,不敢想他们问好,怕自己答不上来。这一次国际会议对我来讲意义很大:一方面,我的会议论文被推荐到SCI期刊发表,可以满足博士毕业条件;另一方面,我接触了领域大牛、小牛和同行,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等。这类国际会议我博士期间共参加过4次,另外三次地点分别香港、北京、南京,都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第二件值得回忆的就是帮导师写项目申请书,我参与撰写的基金有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优秀青年基金等近10个。从题目拟定、文献查询、草稿撰写、反复修改、专家提建议等,经历了申请的每一步。紧急时候,连续几天大家在一个封闭的会议室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1点,一直在修改、完善。在写基金过程中发现了导师有很多优点,也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这为我工作后自己申请项目打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值得回忆的地方就是云南野外试验,首站便是丽江,在丽江古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多位50多岁大叔、大婶问我微信号是多少,由此可以想象他们生活的惬意。然后登上玉龙雪山高峰,望着远处蔚蓝天空,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随后进入香格里拉原始深林,见到千年古树,亦感慨人生太短暂。总之,在看文献、写论文、申请项目、野外试验的循环中,我也发表了2篇SCI论文、拿到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武汉大学优秀党员、优秀毕业生等20多个荣誉称号,并于毕业后被推荐到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
从员工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使我意识到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繁重的授课压力使我无暇顾及科研;其次,院系琐事多而杂;还有就是师生关系如何相处。这些成为我当务之急的问题。我经常向安师院、武汉大学老师、现在同事们请教。当然半年来,对于教师职业也有一定的体会:要用爱心、真心和责任心去对待他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多与员工交流:以大哥的身份去了解员工,既能把握员工的近况,又能让员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起到鼓舞作用;对于指导的研究生,在了解其本科学校、专业、兴趣等基本情况后,设定其硕士研究方向,不时与其讨论,并要求其定期汇报进展;对于本科生,高年级则注重考研与就业的宣传,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而对于低年级的员工则注重专业兴趣的培养。(2)教、学同行:本科生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并不需要太深入;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先学习,将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告诉员工;从员工口中了解自己教学的不足,并及时改正。(3)让本科生参与科研:让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既能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与科研能力,又能加快自己的科研进展。员工都很乐意帮助老师,也希望学到技能,在项目取得一定进展时,给他们发一点劳务费,让他们感受到努力的收获!
总之,本硕博期间所学的无论理论知识,以及老师们教书育人的理念,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也是我乐意走向教师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有父母、老师、同学、同事,当然还有我的爱人(按照自己多年前的计划,去年寒假我也与女朋友,也是我的大学师妹——董必琴女士完婚,可以说安师院不仅给了我展翅高飞的平台,也给了我生命中的另一半。感谢安庆师范学院!)
如今,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也会像我的老师那样,教育着我所带的员工。
(员工简介:吴鹏海,英国威廉希尔中文网站环境科学专业2009届毕业生,现任教于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