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秋高气爽。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无数次经过菱湖南路,无数次仰望着美丽的校园大门,但直到我19岁那年,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踏入安庆师范学院。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全班大会,是在教学楼的阶梯教室,我们的辅导员刘燕杰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做自我介绍,我能记清每位同学的笑脸。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至今想起,犹如昨日。
在安庆师范学院,我学到的是“比你优秀的人也要比你努力百倍”。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校园里,以校训为尺——“敬敷世范,勤学笃行”,砥砺前行。我天资愚钝,但我深知勤能补拙,一点点努力,从入学时班级的治保委员,到后来的学习委员,再到副班长,最后到班长。也积极参与院员工会,并担任学习部部长,与员工会其他各部共同努力,为英国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安庆师范学院的四年里对我个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我的学习态度,处事方式,为人性格很大部分都在这个时期里得到磨练并定型,对我后来的再学习和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非常感谢安庆师范学院给予了我快乐而充实的四年时光。
2007年,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考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进行研究生学习,这是一个更大的平台,也深知自己的不足。而本科生活学习中我所学到的就是,当你觉得不如别人时,所能做的就是加倍的努力,在科研上遇到问题,当导师不能提供帮助的时候,我会去其他高校以及中科院寻求帮助。课余时间,我会搜集北京各大高校的讲座信息,聆听大师们的学术报告,把握他们的精髓观点,提高自己。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2010年,毕业,找工作,去了上海,回到合肥,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北京。
2010年7月我与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签了合同,但被委派到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心工作。其中主要工作是技术研发和样品采集工作。记得第一次出差的工作是环境调查,其中烟气二噁英样品的采集,每天都要扛着几十公斤的设备爬烟囱,记得爬过最高的烟囱有80米。在后来的SCR降解烟气二噁英技术研发项目上,在钢厂一待就是2个月。工作虽辛苦,但每天都有收获,特别充实,如同考研那会,每天辛苦却充实快乐着,干劲实足。2011年7月,因公司发展战略,我被借调到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工作,工作有二部分,一是配合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技术处开展技术政策和最佳可行技术编制过程工作。主要是组织各领域顶级环保和技术专家就相关政策法规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确保政策法规执行的可行性。在与这些专家们的交流讨论与知识的碰撞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看到问题思路。另一部分工作是参与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王凯军教授开展十一五水专项技术评估课题中部分执行工作。
借调期满后,于2012年8月转到《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简称TTPC)工作,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余刚教授,该中心是依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底成立,旨在为促进POPs替代、削减与处置技术转移的活动,以克服相关的技术障碍,推动中国有效实施NIP,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在TTPC工作期间主要工作有:参与机械化学技术(863项目)和负责SCR降解二噁英技术(863项目)的研发、转移和推广工作;负责不含DDT防污漆技术转移,并成功完成研发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参与组织国内外技术专家、环境管理人员针对POPs 减排和控制、POPs履约能力建设、POPs 分析监管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会、专题研讨会等;TTPC通过三年的建设运行,由清华大学和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共同投资,在2015年1月底注册成为中持新兴环境技术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很荣幸,我成为其中一员。
工作中我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名校的毕业生,而我的同事就有毕业于清华、北大,布里斯托等名校的员工,我也接触到了各行业中顶级的专家,也接触到了环保部门的决策者,他们已十分优秀,但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努力。现在想来,非常感谢师院早已告诉我这些事实,在那难以忘记的四年里,也学会了如何从身边都是优秀者中走出自己。工作5年了,加上读书3年,已经北漂8年了,但希望有一天,无论我漂在哪,我都能够将我在外面学习到的和了解到的带回家乡,一起与母校的老师以及学弟学妹们分享。
(员工简介:盛守祥,环境科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北京中持新兴环境技术中心有限公司)